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交通状况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制约因素,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,交通发展不平衡是其原因之一。为了加强东西、南北各区域的经济联系,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《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》,为的是推动新时代我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。但目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,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只片面追求施工便利,而忽视了其科学性、技术性及经济性,缺乏综合考虑以及相关方案的对比分析,尤其针对较小工程或附属工程项目时,如涵洞,在施工条件发生改变时未能及时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等一些因素,也会造成项目工期过长、成本提高,甚至会造成项目工程出现质量问题,危及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及交通运行安全。
基于此,本文以宁西铁路K179+190综合管廊模具顶施工方案为例,重点针对施工过程涉及的方案进行分析,目的是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,满足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。
1 项目工程概况
宁西铁路K179+190涵位于商镇车站与丹凤车站之间,距商镇车站约5.4 km,距丹凤车站约3.5 km,为1~4.0 m钢筋混凝土箱形涵,净宽4.0 m,净高4.0 m,涵身全长10 m,下穿既有宁西铁路,与线路正交,设计为顶进施工,顶程16 m,顶力约775 t。
涵洞上部覆土厚度0.37 m,施工中采用Lp=16 m D形便梁对既有线进行加固,每孔D形便梁基础采用4根Φ1.25 m钻孔桩,桩长10 m,防护桩桩身深入顶进涵底板下部约5 m。
2 综合管廊模具的施工方案
该综合管廊模具施工时采用顶进施工的方案,其施工顺序为:施工前的准备—已有铁路设备迁移、改装、线路加固—工作坑开挖、主体预制—综合管廊模具顶进—线路恢复通车—附属设施施工。